烟草业40年变迁:从“建起来”到“强起来”

昱鹏 2024-5-18 340 5/18

主讲人:国务院原经济运行部部长王平。

采访者:本报记者黄雪芹周茹

时间

:2018年11月12日。

地点

:国家老干部局活动中心(喜庆公寓)

背景介绍

接到口述史的采访任务后,我们给王平主任打了三次电话,他每次都欣然接受,积极支持。收到采访提纲时,王主任打电话来解释:先说说我们经历过的,更别说总结经验了,还是说说我们行业改革发展的经验吧。

11月12日上午9点半,我们到达西青公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联惠路101号,是 离退休干部活动场所之一。平时王平主任经常来开会,学习,和老同事聚会。

冬天温暖晴朗,有暖气的房间更舒适。没喝一口热茶,王平主任一坐下就打开笔记本,开始讲起来:& ldquo当我老了,我记不起一些事情。周末我按照面试大纲做了简单的准备。& rdquo

他说的话& ldquo准备& rdquo在那二十多页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小本子上。苍劲有力的字迹记录了一个烟草行业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洪流中的仕途经历和内心动荡。

没有寒暄,没有酝酿,面试就在问答中开始了& mdash& mdash

中国香烟走出国门。

记者:王平主任,我们看过你的简历。你是北京人。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工作经历吗?

王平:作为一名老烟草工人,我有幸经历了国家改革开放40年。40年来,一代又一代烟草人默默耕耘,辛勤耕耘,不断进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带来了行业的显著变化和快速发展。

1970年6月,我被分配到北京卷烟厂工作。在组织的帮助和关怀下,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我从一个卷烟工、维修工、班长、车间主任,逐渐走向领导岗位(副厂长、厂长)。1998年任北京烟草供销公司经理,后在北京烟草工作两年。2004年调入 经济运行司,直至2014年退休。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行业改革发展锻炼了我。

记者:您1970年开始在北京卷烟厂工作。当时是什么场景?北京卷烟厂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是怎样的?

王平:1970年6月,我和北京20所学校的500名学生一起被分配到北京卷烟厂。那时,北京没有卷烟厂。根据国务院的提议,建立了一个卷烟厂,以填补北京工业系统的空白。

记得刚到工厂的时候,工厂提出努力工作100天,保证市场见烟。当时采用的是大会战,全国各大烟厂包括& ldquo上清天& rdquo(注:& ldquo上清天& rdquo即上海、青岛、天津是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三个卷烟厂,简称& ldquo上清天& rdquo包括)、在内的十几家卷烟厂对北京卷烟厂的建设给予了无私的支持。真的是无私的支持,从原料保障到生产技术到设备操作,都是手把手教的。

当时北京卷烟厂建在已关闭的中央财经学院旧址上,采取的方式是边建设、边改造、边投产。工人的主人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以确保1970年10月1日& ldquo十一& rdquo之前给国庆献礼是一件很光荣很高尚的事情。

我们进厂后,简单的接受了教育培训,被送到张家口卷烟厂实习。记得第一次进生产车间的那一刻,可以说是刻骨铭心。刚进丝坊,走了几十步。我几乎不能呼吸,我几乎不能睁开眼睛。真的是尘土飞扬。工人们都戴着口罩工作。他们在这里工作很久了,受不了这种环境。

当时的卷烟机是每分钟生产800支香烟的手动机器。工人必须用手拿着烟嘴(现在的烟盘)上的香烟,所有的切丝和包装盒都是人工操作的。工人们不得不在一天结束时拿着香烟站着工作8个小时以上。真的是腰疼。我们当时看到的车间,与现代卷烟车间高大、明亮、干净、恒温恒湿、通风系统良好、自动化程度高的景象相去甚远。

记者: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中国。1985年,北京卷烟厂生产& ldquo中南海& rdquo& ldquo长乐& rdquo香烟,比如香烟,在日本筑波国际博览会上崭露头角,大受欢迎。你也在北京卷烟厂工作。能给我们讲讲这段历史吗?

王平: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京卷烟厂与北京的医疗机构合作科研,成功地将中草药罗布麻提取物添加到卷烟中。经医疗机构临床验证,对消费者上呼吸道不适、祛痰止咳有一定缓解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进口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卷烟厂展示了烟机和包装机的样机(即& ldquoMK-95 & rdquo;以及Saxibu包装机),在行业内首次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解决了卷烟生产设备短板问题。

△90年代,& ldquo中南海& rdquo东京健康博览会/北京卷烟厂出现香烟。

随后,北京卷烟厂成立了出口烟叶生产车间,发展& ldquo长乐& rdquo香烟& ldquo长乐& rdquo香烟具有独特的安全性,主要是通过使用中国的技术。日本市场非常重视中国人的概念,所以1985年,在日本筑波国际博览会上& ldquo长乐& rdquo香烟迅速引起轰动,出现抢购现象。日本各大媒体也高度关注,给予好评。当时在展会上,我们把& ldquo长乐& rdquo香烟被摆成了富士山的形状,并伴随着一句口号:& ldquo& lsquo长乐& rsquo留下富士山那样的好印象。& rdquo事实证明,印象真的很美好。打开局面后,北京卷烟厂陆续出口& ldquo带着浓味和淡味去日本市场。中南海& rdquo& ldquo长乐& rdquo& ldquo金鉴& rdquo香烟,并继续保持畅销势头。

卷烟出口赢得市场口碑并不容易,背后生产的痛苦和艰难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当时虽然用的是进口的生产设备,但工厂在动力、制丝、仓储、运输、制造标准甚至辅料上都不匹配。当时国内卷烟出口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质量标准。出口卷烟质量检验基本实现人盯人检验。虽然单独制定了高于国产卷烟的出口标准,但质量和质量问题依然普遍,投诉和退货时有发生。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北京卷烟厂已逐步成功研制出从焦油含量出口的8毫克/支、5毫克/支、3毫克/支甚至1毫克/支卷烟,出口卷烟数量也从数百支增加到数万支,出口地区也从单一的日本市场发展到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国内的卷烟生产,经过30多年的改进和提升,已经不担心质量问题了。国产烟全部达到出口标准,只要换个包装和警示牌就能出口。

十年运行调节路

记者:从2004年开始,您担任国务院经济运行司司长,这是行业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您退休前的这段时间,行业的经济运行有哪些重大而重要的调整?

王平:2004年,我被调到运营部。在国管局工作的十年间,我深切感受到国管局党组决策的正确性和行业改革发展的艰辛。这一时期,行业的经济运行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热、冷、热、难。

2003年以后,工商分离带来了市场的放开,地方封锁被打破,卷烟工业企业纷纷进入新的市场,开发和推出品牌的热情在空之前高涨。这一时期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是& ldquo热& rdquo。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市场冷淡,烟草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卷烟销售疲软,效益增速放缓。曾经有一段时间,& ldquo冷& rdquo形势。中国神龙香烟多少钱一包?

在2010年,& ldquo香烟上层& rdquo给行业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比如春风和雨水孕育万物的生长,烟草工商企业渴望成为大品牌,进入& ldquo532 & rdquo& ldquo461 & rdquo阵营,行业经济运行再现& ldquo热& rdquo的特点。

2014年行业销售拐点临近,销量下降,库存增加,市场压力加大。行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进入& ldquo难& rdquo发展的阶段。

回顾这些年,一年又一年复杂多变,一年又一年积极应对。积极实施& ldquo总量控制,略紧平衡& rdquo调控政策。积极稳妥制定并持续推进低档卷烟调控,避免卷烟结构盲目快速改善,保持市场有效供给,为行业发展留出空间。积极推进卷烟品牌合作生产,既解决了大品牌产能不足的问题,又促进了行业的共同发展。有效采取调节存销比的手段,对存销比高的品牌规格进行限产和调整,以减轻市场压力,维护品牌形象。积极推进大品牌发展战略,大力降低淘汰品牌和卷烟规格,发布重点骨干品牌目录,制定实施& ldquo双十五计划& rdquo品牌考核政策,引导行业资源向大品牌集中。积极推进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挖掘企业发展潜力等等。

10年来,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行业经济运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卷烟品牌从2004年的580个减少到2014年的不足90个,税收利润从2004年的213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超万亿元,踏上了万亿元的新台阶。

记者:今年, 党组在总结行业改革发展经验时,特别提到& ldquo总量控制,略紧平衡& rdquo这句话对于行业经济运行的重要性是什么?

王平:我想& ldquo总量控制,略紧平衡& rdquo行业成立以来,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时间最长,成效最明显。这个政策坚持得好,行业经济就运行得好,反之亦然。调控政策用得好不好,直接体现在市场的状态,零售客户对企业和品牌的信心,品牌的市场表现。& ldquo总量控制,略紧平衡& rdquo在调控政策的实施中,既要体现对企业的公平性,又要注意突出不同时期的重点,适度放松,努力实现党组提出的工作要求,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一调控政策是对行业改革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行业宏观调控最有效的手段,也是行业经济稳定发展的保证& ldquo压舱石& rdquo而且是引导和制约企业理性发展的有力武器。

来自& ldquo建立& rdquoTo & ldquo要坚强& rdquo

记者:您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烟草行业的发展,也在不同的岗位上参与和推动了行业的改革发展。能说说几个让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或方面吗?

王平:中国烟草40年的变化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和真实写照。用简单的一句话形容,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跨越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工业分散、混乱、低效,工业企业分散、恶性竞争、人才匮乏,更谈不上科技发展。卷烟品牌多如牛毛,就像不断变化的灯笼,缺乏核心技术和文化积淀,核心竞争力更无从谈起。一些商业企业不以构建网络、培育品牌为己任,而是热衷于体外循环,用个体户倒烟卖,卖给大户,低价销售,捆绑销售。有一段时间,洋烟横行,北京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洋烟。

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行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行业形成了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垄断经营的烟草专卖体制,形成了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的良好格局,实现了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行业经济效益从改革开放前的100亿元大幅增长到万亿元以上。卷烟制造从半机械化、半手工操作、技术质量标准低、粗制滥造发展到今天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原有的200多家大小卷烟厂,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现已发展成为17家人才雄厚、技术雄厚、效益持续增长、竞争优势明显的大型企业集团。商业企业构建了中国最有价值、最不可替代的覆盖城乡的卷烟销售网络。卷烟品牌不断涌现,100万盒、200万盒、300万盒的销量纪录不断被刷新。& ldquo中国& rdquo香烟也从一万多盒发展到现在的几百万盒,& ldquo中国& rdquo& ldquo利群& rdquo& ldquo云& rdquo& ldquo王芙蓉& rdquo& ldquo黄鹤楼& rdquo多个品牌的销售等。都超过1000亿元。

品牌结构稳定增长,低焦油卷烟、精品卷烟、短卷烟、高端卷烟、各种滤嘴卷烟等一大批不同特点的卷烟竞相发展。品类建设成效显著,品牌文化绚丽多彩,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中国市场,民族卷烟品牌已经将外国卷烟远远甩在后面。焦油释放量也从过去的每支20多毫克下降到现在的每支10毫克左右,8毫克/支、5毫克/支、1毫克/支的卷烟也在逐年增加。

如今,中国烟草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全面、贯穿产业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从烟机制造到原辅材料保障,从科研院所到企业创新园,从卷烟研发生产到仓储物流营销和多元化经营,各个环节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烟草生产从育种开始,实现全要素、全过程管理,确保卷烟原料绿色安全。

行业发展的巨变不仅仅体现在硬件& ldquo转世& rdquo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软实力和创新能力上,管理手段和方法实现了质的飞跃。& ldquo一号工程& rdquo以一打三扫的方式对每盒、每支甚至每条烟的生产、储存、物流、销售进行逐级标注,实现身份认证、信息共享、可追溯管理。目前,大数据和& ldquo互联网加烟草& rdquo的应用进行得有声有色。总之,变化真的很大。40年,中国烟草实现了从& ldquo建立& rdquoTo & ldquo要坚强& rdquo根本性的改变。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你对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寄语?

王平:我相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更加美好。我也相信在新一届总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行业的未来会更好。

- THE END -

昱鹏

5月18日18:34

最后修改:2024年5月18日
0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