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茄烟与长茄子的茄有什么联系吗?

孤燕 2024-10-9 183 10/9

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很多资料中发生过“雪茄烟”这个名称。比如康有为的《戊戌奏稿》记有“以今欧风之风靡也,雪茄烟之烟,红提之酒,奇特之器,殆为士夫富贵者所笃嗜”,清朝末年徐珂的《清稗类钞·饮食篇》记有“光绪帝中期,雪茄、烟草风靡”,清朝末年辜鸿铭的《张文襄幕府纪闻》、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李宝嘉的《文明小史》等都有有关雪茄烟史料记载。

十九世纪中叶后,我国与外国的沟通日益频繁,古语词也越来越多了,例如佛家古语词等。这种古语词,现如今大部分已融合于我们自己的日常用词中。

中文对古语词翻译方法有许多种。中文谐音是视频语音转义最初处理方式,具备快速方便快捷的优势,是翻译专业名词及科技术语时很常用的。“雪茄烟”归属于中文谐音法所产生的汉语词语。

古语词有时候若干个译员译出,会有多种多样称呼相结合的情况,并行处理词也会随着时代变化逐渐被挑选提升。“雪茄烟”一词音形意出众,与“可口可乐公司”一词一样属于上品优秀作品,刚柔相济。

时迄今日,不少人在讨论雪茄烟时,仍读“qié”音。

大家可能会问,“雪茄烟”的“茄”与“长茄子”的“茄”有什么联系吗?

2005年出版《汉字简史》,更是以“茄”为例子提到过中文谐音拼读的一般标准:“中国汉字有很多是一字多音,用它汉语翻译古语词常常会出现‘不知道该读哪一个音’的情况,这类一字多音状况也会导致译音读禁止。中国汉字自身限制,加上汉语翻译工作的需要不统一,就大大增加了用中国汉字译古语词的混乱。比如有一些汉语翻译随意采用中国汉字,造成一个古语词多种多样书写;有些随意省去,导致发音禁止;有些增加偏旁部首,导致异读,如‘雪加’变成‘雪茄烟’,‘加’加草字头目的是表明它特性,但是和‘长茄子’的‘茄’发生了冲突。”

对于“茄”字的根源,我们曾经邀约北京外国语大学张世方教授协助讲解。张教授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名为《“雪茄”考》的帖子。本文引经据典,可资凭信。

“茄”最早含意并非“长茄子”的茄。汉朝许慎《说文解字》说“茄,荚蕖茎,从艸加声”,清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扶渠茎,谓华与叶之茎皆名茄也”,表明茄的本义就是指菏叶和荷花的茎,也就是现在所说荷梗。

用“茄”表意“长茄子”这一蔬菜作物是后来的事情。一般认为,长茄子产自印度的,汉朝进入中国,汉朝扬雄《蜀都赋》中“盛冬育笋,旧菜增伽”的“伽”即长茄子在当时名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就创作“长茄子”,郦道元的《水经注》里也有“长茄子浦”这一地名大全。而唐朝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依然坚持应用“伽子”这一名称。

简单的说,“茄”最开始的拼音是“jia”,之后才读“qie”,被使用表意长茄子以前,“荷梗”义的“茄”一直仅有《说文解字》里所讲的“加”那样一个读音,取代“伽”表意长茄子以后,“茄”才出现了一个同“伽”的发音“求迦切”——用今日的发音来跟读,如果像上海人、山东人那般读“qié”,如果像扬州人、南昌人那般读“qiá”,还能够像长沙话那般读“jiá”。

由此可见,最迟在1874年“雪茄烟”一词出现时,“茄”的“jia”“qie”两个读音已并行于世1300很多年。“雪茄烟”之“茄”实属从古语词译音转换而成,与“长茄子”之“茄”毫无关联。有意思的是,“伽子”变为“长茄子”与“雪加”变为“雪茄烟”的演变构思如出一辙。

总而言之,“雪茄烟”之“茄”从Cigar中文谐音的“加”音演化而来,从中文谐音向直译转换的特点十分明显。用“茄”这一带草字头的中国汉字来描述香烟类雪茄烟,名实更加相符合,人文色彩更加浓厚,是妙笔生花之事。

第六章 茄客

茄客,是由于抽吸雪茄而发生的客户群体。茄客是雪茄烟爱好者、品评者、管理者、收藏家,进而成为雪茄文化的承载体、宣传者与开创者,雪茄烟不仅仅是他们眼中的商品,更加是工艺品、文化标识甚至精神支柱。并且以“好用的、科学合理的、韵味的”心态品评雪茄烟,融入自己的审美感知,以他们的素质与成就,持续授予雪茄烟新的历史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茄客也成就了雪茄烟。雪茄烟与茄客双向互动,写就了众多小故事。

人类史上能考的第一个茄客,也许是发生烟盒包装20支纤薄烟草于西班牙神殿浮雕图案里的这位玛雅老年人。麦哲伦眼里的南美洲原住民,应该是第一批茄客人群。现如今,雪茄烟逐渐走进了大众的日常日常生活。

那样,究竟什么样的优秀人才会被称之为“茄客”呢?

对这一概念,当前国内并没有明确的官方网界定。

被称作目前我国“有关雪茄烟全面的百科全书式经典著作”的《雪茄圣经》对茄客特点的描写,能帮助我们增强对茄客的理解:“雪茄客不仅仅是一个抽烟和懂雪茄烟得人,他更是一个喜好雪茄烟得人。”

- THE END -

孤燕

10月09日06:01

最后修改:2024年10月9日
0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共有 0 条评论